2015-12-31 | 作者:CSRone

2015年10大環境議題回顧

《重點摘要》環境資訊中心在今年的最後一天發表2015十大環境議題回顧。用議題方式呈現,拼湊出2015年的環境面貌。環境議題回顧分為10篇,分別為國土、訴訟、氣候變遷、都市、公害污染、水資源、能源、糧食、海洋以及塑化危機,以下簡單摘錄呈現。

以下簡單摘錄環境資訊中心【議・難忘】2015十大環境議題回顧的內容,若讀者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各篇內容,可點擊標題,連至環境資訊中心網站閱讀各議題的完整文章。

1. 國土篇

2015年的國土新聞讓人似乎看到一絲希望,許多在立法院延宕多年的環境相關法案通過、除了年初的《海岸法》三讀,以及歷經多次審議《濕地保育法》2 2日正式上路;更有甫於12月通過的《國土計畫法》,明定國土區分為「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農業發展地區」、「城鄉發展地區」;國土保育地區以保育及保安為原則;海洋地區以資源永續利用為原則,建立使用秩序;農業發展地區應以確保糧食安全為原則;城鄉發展地區應以集約發展、成長管理為原則。法案上路後,即成為守護環境的利器。

2. 訴訟篇

2015年,國內外有幾件重大環境訴訟案有了判決結果:

RCA:訴訟歷程超過15年,一審判賠受害勞工5億餘元,目前二審上訴中,並新加入1千多名提告員工,求償金額增至82億。

日月光污染後勁溪案訴訟歷程近二年,二審判決無罪,引起社會輿論公憤,檢方正提起三審上訴。

中石化安順廠案訴訟歷程七年半,一審宣判國賠成立,中石化公司及經濟部需賠償居民1億餘元。據傳中石化將再提上訴,但部分居民已不想再告,想退出法律遊戲。

美國墨灣BP漏油案訴訟歷程約五年多,最後判決BP需針對賠償208億美元,金額創下歷史紀錄。

3. 氣候變遷篇

台北以30°C的高溫度過67年來最熱的冬至,美、澳、非也紛紛創下歷史高溫。2015年已成為1880年以來最熱的一年。聯合國指出,有80%以上的天災與氣候變遷相關。今年侵台颱風造成農業損失達46億元。今年在南台灣疫情嚴重的登革熱,更可能隨著暖化往北蔓延。

而氣候變遷是否能成為經濟轉型與社會結構調整的動力?立法院、環保署今年分別火速通過《溫減法》、發布「自主減碳承諾」,將台灣帶往溫室氣體減量的新紀元。而國際眾所矚目的氣候變遷大會也已順利結束,近200個國家簽署的《巴黎協定》,成為繼京都議定書之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溫室氣體減量新協議,要求各國定期檢討INDC,確保減排進度比前工業時代高2°C以內,並往1.5°C「努力」。《巴黎協定》是否能救地球還未可知,但至少成功凝聚了全球的減碳共識,對台灣來說也深具意義,甚至可能是一個參與國際行動的機會,地球的命運掌握在每個人手中。

4. 都市篇

「城市綠化」近年來似乎成為了顯學,但仔細審視,這個「綠」究竟是指什麼呢?目前雖然沒有一套公認的準則,不過國際上已有大規模的合作倡議行動,今年的ICLEI全球大會就號召了100位市長簽署首爾宣言,昭告了全球締約城市,包括高雄、新北、台北、台中及屏東等縣市未來的施政目標,將不只納入環境和氣候議題,更要擴展至綠能經濟、生物多樣性等過去25年鮮少談論的面向。

相關法令的完善也可避免人為開發不慎,破壞台灣重要景觀。立法院今年加緊審議《景觀法》草案,順利通過內政委員會的初審,卻在會期最後一天,因利益團體的壓力而闖關失敗。台灣的城市建設思維何時能告別傳統工程的灰色基盤,建立一套能符合永續生活環境的人文與自然景觀評估體系,只怕還有一段時日了。

5. 公害污染篇

2015年,土地、空氣、水質污染一樣也沒少。其中,又以空氣污染讓大家最「有感」。2月底,中國前央視主播柴靜所製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公開後,迅速抓住大家的眼光,讓PM2.5細懸浮微粒的問題延燒開來,台灣的空污議題也全年不斷。開放資料(Open Data風潮也延伸到環保界了,今年在檢測儀器、法規、連線上陸續有所突破,期望明年上路後,全民一起揪出破壞環境的兇手。

6. 水資源篇

2015年上半年台灣遭遇10年大旱,雖因其後的梅雨鋒面和水利單位調度得宜,限水危機並未進一步擴大,但在極端氣候影響越來越深刻時,缺水危機絕對是政府須審慎思考因應之道的首要任務。全球各地也陸續傳出大旱災情。包括內蒙古、遼寧、辛巴威、北韓、泰國、哥倫比亞、加州等地,顯示水資源已非一地一國之事,而是跨國問題。

在全球旱災的襯托下,喚醒了治水反思,水價跨區域治水開始受矚目。集中治水的思維已落伍,如何用科技和技術留住水資源,利用台灣的優勢,發展多元蓄水,將是未來重點。開源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回收利用。今年旱災時,企業及工業區使用回收再生水的重要性再次被強調。產業須能回收再使用製程中產生的廢水,而非與民生、農業搶水

7. 能源篇

核能問題在總統2014年宣布核四封存後,台灣民間團體關切的焦點有兩大明顯的主軸,一是既有核廢料處置方式,二是監督政府是否有決心推動再生能源,還是流於口惠不實的虛無因應。

台灣再生能源也在2015年創下了幾個「第一」的紀錄。首先是國內第一個深層地熱發電。長期反核的台灣環保聯盟學者高成炎成立公司,以實際投資支持再生能源,打算在宜蘭利澤發展地熱發電,但在環評過程並不順利,能否順利成案,命運未卜。而全台第一座社區運轉的智慧微型電網系統實做場域「光采濕地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區」,獲得APEC能源智慧社區最佳案例評選競賽。

8. 糧食篇

15年來最強聖嬰年出現在2015年,其威力自6月後增強,影發極端乾旱氣候,打亂全球的耕種季節,導致農作物歉收糧食短缺及飢荒,至少數以千萬最窮困的人口面臨糧食安全危機

也因此主要糧食的調節蔚成潮流,包括中國啟動馬鈴薯主糧化策略,糧食總產量同比增加2.4%;英國、義大利、比利時等國均推出可食昆蟲菜單。另外,聯合國邀請各國領袖參加巴黎氣候峰會籌備會,特別設宴招待示範廚餘大餐。5月法國國會完成歷史性立法:禁止大型超市浪費食物,尤嚴禁毀棄尚未出售食品;9月英國剩食法案國會一讀通過,超市、零售商及批發商得在2025年減少30%的食物浪費,並將剩食再分配給需要的團體,同時揭露浪費的食物額度;美國農業部宣布將致力推動減少食物浪費,首次設定2030年減少50%的全國性目標。

9. 海洋篇

今年涉及我國海洋國家願景的立法工程有兩大進展,一是在年初就通過海岸管理最上位法源的《海岸管理法》,未來沙灘不可擅自圈地獨佔,保障公共通行、利用權等。二是而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工程,達到新的里程碑,6月間一口氣通過包含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海洋研究院的組織法;其中尤以民間和學術界共同推動,設立「海洋保育署」專責推動海洋保育事務的呼聲,能在短時間募集大量連署支持,最終能夠說服立法機關,實屬難得。

反觀主管海洋漁業永續經營的漁業署,則面臨來自國際的重大壓力,9月,綠色和平舉發台籍漁船非法漁撈、轉載漁獲,更證明漁獲中有保育類鯊魚。歐盟更在10月對台灣舉出黃牌,要求6個月內改善問題,否則將被列入黑名單,造成台灣漁民重大損失。

國際海洋保育趨勢則有些不錯的進展,除了殼牌石油原本要在北極海域開發石油的威脅解除,以及紐西蘭、智利、馬達加斯加陸續擴展全球海洋保護區系統之外;最重要的是聯合國正籌備制定20年來新的全球公約,以保護公海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確保漁業資源永續利用。

10. 塑化危機

國際研究指出,常見於塑膠製品等的環境荷爾蒙,導致歐洲付出的健康成本大幅增加,直逼鉛汞中毒。外食塑膠餐具、沐浴乳、個人衛生用品、香水、化妝等用品是目前塑化劑高暴露的來源。長期攝入塑化劑除了造成兒童生殖功能傷害,現更證實會降低兒童智商,且台灣人民的攝食量比歐盟、美國高

不過今年,可說是禁用塑膠微粒成果斐然的一年,美國已有8個州宣布禁用含塑膠微粒的個人清潔用品後,加拿大與澳洲也擬禁用。而看守台灣協會7月起展開大規模調查後表示,市售308款洗面乳及沐浴乳當中,發現108款含有危害環境甚鉅的塑膠微粒柔珠。面對廣大時勢所趨,台灣的環保署卻仍保守回應研擬中,最快3年後禁用。

 

圖片來源steve p2008

資料來源:環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