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4 | 作者:簡睿哲

企業社會責任,甜蜜的負荷?

 

《重點摘要》政大國貿所簡睿哲教授的研究發現,中國大陸企業重視CSR的成本降低效益,台灣企業則偏向於視CSR為提升競爭力的方法

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CSR)」一躍而上,成為業界最看重的環節之一,業主無不兢兢業業地將之納入公司發展的規劃裡。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不在少數,然而多是探討消費者的層面,包括了消費者對於公司是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所產生的反應,或者企業如何藉由落實社會責任達到某種程度上的行銷、宣傳作用等等,少有研究專注於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在B2B的市場的角色及影響。除此之外,過往的研究通常只鎖定在企業社會責任和「成因」(什麼原因促使企業願意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或「結果」(消費者對之反應如何)之一的關係。有鑑於此,政大國貿所的簡睿哲教授同時將前因後果納入分析,以中國(轉型經濟)和台灣(市場經濟)的供應商為研究對象,比較在不同制度環境下,企業社會責任對於供應鏈的影響。

兩岸企業社會責任成因大不同!

研究發現導入諸如環保、社會層面、員工等社會責任,對於兩岸供應商的績效皆有實質的幫助。然而促使其願意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動機卻大相逕庭。簡睿哲教授指出,多數中國大陸的供應商導入社會責任的動機不外乎以下兩者:一是法規限制等來自政府的壓力;二是成本導向的考量,透過環保、排汙等措施使營運更加順暢,以降低成本。相對而言,台灣的廠商則將社會責任的導入視為增進公司本身競爭優勢的方法,藉由創新的科技及管理模式,和競爭對手產生差異化的效果。換言之,台灣的廠商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已經跳脫出營運、成本層面的考量,亦不再是面對政府所施加的壓力而不得不進行的被動回應。

導入企業社會責任有助於公司績效!

簡睿哲教授特別指出,過去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很少納入跨國家、跨文化之間的比較,因此在此研究中導入制度理論,以探討兩岸制度的差異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成因及結果是否有影響。「我們原本以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導入對於中國大陸廠商的績效會有特別明顯的助益,畢竟這在對岸仍屬相對較新穎的概念,然而研究證明卻發現兩岸供應商的績效皆有所提升,卻無顯著差異」,簡睿哲教授笑道。可能的原因是兩岸供應商的差異已大幅縮小,而中國的供應商亦積極加速企業社會責任的落實。

未來研究方向

目前,簡睿哲教授與研究團隊已著手對此議題進行更大範疇的研究,將「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比較延續至「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對比。

研究方法

簡睿哲教授及政大供應鏈管理團隊與中國大陸的華南理工大學、中歐管理學院合作,蒐集兩岸的供應鏈問卷,以迴歸及結構方程式進行資料的分析。

更多論文內容請參考:

Jean Ruey-Jer "Bryan", Zhiqiang Wang, Xiande Zhao and Rudolf Sinkovics (2015), "Drivers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outcome of CSR in supply chains in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contexts,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圖片來源:Guilhem Vellut

資料來源:政大商業評論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