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9 | 作者:關鍵評論網/julia

耗時10年大型研究︰家住空污嚴重區域,心臟疾病風險較高

《重點摘要》PM2.5造成人體健康傷害,不僅透過口鼻更能滲入血液,而10年長期經實驗證,住在空氣污染嚴重區域的人,心臟疾病發生的風險較高,但實際造成心臟疾病的原因還有待釐清。

全球空氣品質逐年惡化,每年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導致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全球城市空氣污染報告指出,全球都市空污程度從2008年到2013年間,以每年8%的程度惡化中。現在又有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的環境,發生心臟疾病的機率較高。

根據《西雅圖時報》報導,刊登《The Lancet》的最新發表、一項由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學者們耗時10年的大型研究指出,和居住在環境空氣污染較少的居民相比,家裡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區域,可能造成居民動脈血管中的沉積物堆積,使其通往心臟的血流增快。堆積在冠狀動脈內的沉積物亦可能加速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的疾病進程,因而促使心臟病發作,並增加其他心臟疾病發生的風險。但究竟空氣污染為何會增加心臟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其中的生物機制還不是很清楚。

作者於美國6個州份,招募近7,000名居民作為受試者,以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重複追蹤測量其心臟動脈出現鈣沉積的情形,同時根據家中地址評估每位受試者暴露於空氣污染的程度。

10年的追蹤結果發現,住在空氣污染較嚴重區域的受試者,其心臟血管出現鈣沉積的速度,和其他受試者相比快了20%。而心臟血管出現鈣沉積也使這些受試者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的風險增加。

此外,實驗數據亦顯示,若受試者自低空氣汙染區域,搬遷至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區域,其發生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的比率可增加10-20%

研究結果揭示空氣汙染對人體的影響,並不僅僅止於造成幾天的不舒服或暫時性的疾病風險增加,也不是只有老人家、具心血管疾病的敏感族群才應該有所警覺。長期暴露於汙染嚴重的環境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將比你以為的更長久,也更深遠。

在台灣,自2014年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建立PM2.5濃度指標,將其分為綠、黃、紅、紫4個顏色、10個等級,為一般民眾、老人家、具有心血管疾病等敏感族群提供活動建議。在達到黃色第四級時,敏感族群即應開始注意戶外活動對身體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一般健康民眾則在紅色第7級時要開始留意。紫色為最高等級,也就是PM2.5每立方公尺在71微克以上,超過此濃度就被稱為「紫爆」。

什麼是PM 2.5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PM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以微克/立方公尺(μg/m3)表示。它的直徑還不到人頭髮粗細的1/28可以輕易穿過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對人體造成危害。

圖片來源:Yu-Ching Chu

資料來源:關鍵評論網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