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5 | 作者:香港01/黎明佩

【魚菜共生】迷你版「魚菜共生」系統 桌上掌握生態概念

《重點摘要》生態循環的觀念越來越植入人心,魚菜共生裝置的水管可以把下面的水吸上去,魚的大便經過Bio-Filter過濾,之後就可以成為菜的養份,然後乾淨的水又可以循環給魚。

魚菜共生的概念對香港人並不陌生,既可養魚,又能種菜,也是綠色家居的點綴。一個造型簡單的魚菜共生裝置,還可以是小學課堂的教材,成為科學和環保教育的一部分。生態循環的概念看似複雜,但放進一個能觸摸、觀賞和有收成的小巧裝置裏,大自然間互相依存的關係,即時清晰呈現,即使毋需靠課本,學生都能掌握當中的原理。

動植物及微生物的循環

這個名為Potti的魚菜共生系統,運作原理就是由魚、植物及微生物三者,構成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裝置不用換水,因為魚的排泄物會連同養魚的水,由水泵帶到過濾裝置,再由過濾裝置上的微生物分解成硝酸鹽,提供養份給植物,植物的根部又有淨化水質的作用,乾淨的水經由虹吸系統一小時循環6次,不斷流回魚缸。

觸手可及的生態概念

為了配合教統局推動STE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徐區懿華早前曾在學校裝置水草缸,讓學生從中認識水生植物;又為了推動環保概念,年初購入兩個魚菜共生裝置,讓學生親手組合和管理,Potti團隊亦親身到學校上課,向學生進行指導並講解原理。

 

「讓學生全權主理,結果是有驚喜的,看到他們投入、好奇的上課表現,我認為是成功的體驗。」徐校長認為,在學校推動環保有時候只流於形式,但環保和生態不該只是概念,它更應該與日常生活切實地連結,因為生活與生態互相影響,環環相扣。「在課室中活用一些教學道具、模型,讓他們有所感受,才能真正在他們心中播下種子,領略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裝置教材變生態擺設

Potti創辦人之一楊俊(Alex)表示,這系統最初是為了教學用途而設計,但後來發現老師和家長都很感興趣,意外吸引到這一群組,於是研究把它變成家居擺設,讓城市人可綠化家居。他說:「老師和家長通常會關心三個問題:一、如何打理?二、會否惹蚊?三、可以種什麼?」

 

雖然魚菜共生這理論不難,但裝置背後其實包含着一道十分複雜的公式,例如水質管理,即是水的酸鹼度、含氧量等等,培植土(植物)的份量,魚的種類、數量和排泄物多少,都會影響水的含氮量,而這些亦在設計上都已計算好,目的就是省卻學生打理Potti的時間。

資源來源: 香港01

圖片來源: SuperFarm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