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6 | 作者:聯合新聞網

循環經濟是何? 「就像芋頭換襯衫」

《重點摘要》新政府推動五加二產業,循環經濟扮演一大角色。不過,循環經濟是什麼?工研院昨舉行講座,用淺白語言講解循環經濟。工研院材料化工所長彭裕民表示,循環經濟就是從材料源頭創新,串起不斷回收再利用的循環,回收寶特瓶變成新型環保球衣就是佳例。

工研院在台北科技大樓舉行講座,開放一般民眾報名參加。彭裕民開頭先分享小時候與左鄰右舍用芋頭換取襯衫的例子,說明「循環」的意義。彭裕民說,雖然這個例子沒人賺錢,不過很多實例中,卻可以製造商機。

彭裕民指出,循環再生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材料不被廢棄。因此設計時就要摒棄傳統一次性使用觀念,從耐久性、可修復性、保固性著手。

彭裕民說,全球都在做循環經濟,瑞士將卡車廢帆布變成時尚包包;荷蘭也利用熱裂解技術,將廢輪胎萃取出碳黑,可作為塗料、墨水、橡膠等原料。台灣每年生產廢輪胎十二萬噸,若比照辦理,預估經濟價值高達七億,每年可減碳近三萬噸。

工研院也研發技術,從二氧化碳中培養各種微藻,取出高經濟產品蝦紅素。另外,也開發出十二項核心水處理技術,並以「奈米纖維濾膜」技術獲得美國百大科技獎,將技術移轉給八十家公司協助廢水處理。

彭裕民說,台灣是面板製造大國,工研院與環保署合作,研發出將廢棄面板的液晶回收及玻璃改質為能吸附重金屬廢水的材料,面板廠剩餘的液晶透過純化技術後,可以重新回到生產線使用,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

彭裕民表示,過去製造的思維就是「擷取原料、製造與丟棄(Take, Make and Dispose)」,人類在海洋丟棄了許多塑料製的廢棄物,造成生物浩劫。這樣的模式不但不環保,也無法永續發展,「如果繼續走,總有一天石油會用完」。

圖片來源:Jerry Lai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