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3 | 作者:

企業 你有多少 Stakes 可以揮霍?

案例一: 疑似因為大股東涉及內線交易,擁有45年歷史的歌林公司3日遭台北地檢署大規模搜索。其實早在今年7月,當歌林省電一哥的冷氣廣告還在強力播放的時候,歌林就已傳出財務危機,8月13日首度跳票740多萬,更引爆骨牌效應,不但股票打入全額交割,9月11日股票全面停止交易,老牌子歌林黯然下市。為了重振企業,歌林在9月26日向法院申請重整,財務必須全面透明,沒想到因此被檢方查出台美財報出現數十億台幣的差距,懷疑資產已經被掏空。 (TVBS,2008/12/03)

案例二: 全球第二大汽車窗簾供應商皇田因內部財務部主管不當挪用資金,從事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爆發6.3億元的鉅額虧損。由於皇田股本僅5.49億元,該筆損失已讓皇田虧掉超過一個資本額。危機爆發後,皇田7日召開會議決定停止發放員工紅利,中高階人員更將減薪10%,以度過難關。(今日新聞,2008/12/07)

經濟不景氣,股市一片綠油油,散戶已經有苦難言了,倘若又遇上企業人謀不臧來個乾坤大挪移之五鬼搬運把公司資產掏空,股民的血汗錢要向誰討?員工的福利保障要向誰要?更不要說其他與該企業往來的合作廠商還有放款的銀行了? 企業內部控管不當,可以讓一家97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達2.01元水準的全球第二大汽車窗簾供應商賠掉近一個資本額,可以讓曾經是台灣家電五雄之一的老字號岌岌可危。誰說企業社會責任不重要呢?

很多企業還把企業社會責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定位在從事如慈善捐款等社會公益活動上,忽略了CSR包含經濟、環境與社會三大面向,而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端看企業如何實現這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而牽動著這三條線的粽子頭就是公司治理。狹義的公司治理(也就是所謂的經濟面向)是以股東的權益作為出發,然而廣義的公司治理所關切的是包含股東、員工、消費者、政府、社區、非營利組織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強調責任者與受託責任者之間資料披露的透明以及監督機制的完善,以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在合理制約條件下達成各自的利益極大化。企業出現內控問題代表規則、關係、制度和程序上出現漏洞。

不健全的公司治理,便宜了取巧的人、賠上的卻是企業的永續發展。

- CSRone 駐芝加哥特派人員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