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5 | 作者:陳建佑, CSRone

CSR 報告 - 為企業增加負擔,還是為企業加值

2014年末,台灣發生多起重大事件,已直接影響國人健康與安全,並嚴重影響國際對台灣的觀感,MIT的品質也備受挑戰。而金管會已公布,於2015年要求食品業、金融業、化學工業以及實收資本額為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公司須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CSR報告),透過報告的方式檢視企業本身,並且回應利害關係人所關心的議題,重新建立社會大眾的信心。

CSR報告 增加負擔 V.S 增加價值

金管會指出,強制於2015年以GRI G4為綱領出版報告書的企業共有203家,目前已主動公告CSR報告的有77家,換句話說,將近62%並無編製CSR報告,一時之間,尚未編制過報告的企業似乎都手忙腳亂了起來。

部分企業認為,編撰CSR報告是耗費資源、時間與金錢去寫這樣冗長的報告;相關的分責單位或部門必須要針對相對應的指標建立起資料蒐集機制,企業須組織相對應的小組對CSR報告進行編寫。而為編寫一份CSR報告,需要做長時間且大範圍的跨部門的溝通、資源的整合與相關人員編制等,無疑是一件浩大的組織變革。

CSR報告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的透明度與當責性,幫助企業改善內部流程、內控與風管。故企業在編制CSR報告可將重點放在企業重大性議題外部溝通內部整合這三大議題上做思考:

1.企業重大性議題:
企業須著眼於收集和提供對於企業本身最具重大性的議題。相關資訊可以讓企業能夠充分理解在經濟、社會與環境的議題中所面對的挑戰與風險。了解相關的利害關係人關注的議題、識別出企業的潛在風險,並進一步的優化企業CSR的策略發展,制定CSR發展的主軸核心。

2.外部溝通:
企業的重大性議題一旦確立,企業可以就相關議題與企業外部的利害關係人或組織進行溝通。在CSR報告中,回應利害關係人所關心的議題,使其了解相關的績效表現,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為品牌加值。

3.內部整合:
結合於外部所蒐集的資訊與內部組織長期的目標進行分析與規劃,將其融合入企業永續發展的策略方向,使公司可充分的利用相關資訊來勾勒出永續性的商業模式的架構。 

編撰CSR報告,看似增加了財務成本、降低了營運績效、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但事實上,將其報告內容加以分析,制訂出的企業永續發展策略是可以有效的誘發出市場價值、驅動市場的開發進而創造營收。

企業永續發展的藍圖 – CSR報告

企業為了永續經營與世代交替,企業對於經營的重心會由短期的獲利逐漸轉為對長期策略的思考,所以企業必須更謹慎的維護其商譽與品牌形象,並且以超越法規的思維去思考企業永續經營的議題。

CSR報告不僅僅是檢視企業內部的工具,更是對所有企業利害關係人溝通的管道。通過固定公開的方式,呈現企業在經濟、社會與環境層面的表現,並以轉為量化的方式呈現相關的績效,來對外做溝通。

企業面對相關永續發展的議題會隨著時間、空間、商業策略等的改變不斷的調整,所以企業與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與對話就越顯重要。

 

圖片來源:iyoupapa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